丁老伯年过六旬盛康配资,2001年离婚后便与独子小丁失去联系,至今已二十余年。如今,他名下无房、无存款,无任何收入来源,也未享受低保和医保待遇,生活陷入困境,夜晚只能借宿于公园长椅或医院走廊。
2023年11月,丁老伯怀着最后一线希望,向杨浦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,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找回儿子,以安度晚年。经审查,法援中心指派上海国狮律师事务所项颖律师承办此案。
律师多方觅线索,廿年隔阂现转机
接手案件后盛康配资,项律师发现诸多困难:丁老伯无固定住所、身体状况欠佳、案件审理周期长、不确定因素多;更关键的是,被告小丁下落不明,即便胜诉也可能面临“执行难”问题。然而,项律师并未放弃。因丁老伯手机丢失、联络不便,项律师请他每周二到律所沟通进展,同时持续关心他的生活和情绪状态。经过多方调查和沟通,项律师最终找到了小丁的联系方式。
父子首次见面时,小丁情绪抵触强烈。他抱怨道:“他离婚后卖掉唯一住房,又因事被判劳改,我从小流浪,凭什么现在要我养他?”原来,小丁对父亲积怨已久,加上自身经济条件有限——月收入仅5000元,妻子无业,确实难以承担每月1000元的赡养费。面对这一复杂局面,项律师意识到,若仅依靠诉讼判决,不仅难以根本解决纠纷,还可能加剧父子矛盾。
政策法律双驱动,赡养困局终得解
项律师在深入查证过程中,发现上海市有一项政策允许“赡养费与低保待遇叠加享受”。也就是说,若小丁支付部分赡养费,丁老伯其余生活缺口可通过低保补齐。项律师向丁老伯如实说明小丁的成长经历盛康配资,并耐心劝导:“他不是不愿赡养,只是过去的心结还没解开。适当下调赡养费,既可减轻他的负担,也能让您更快获得低保保障。”
与此同时,项律师也向小丁释明法律义务:“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明确规定,赡养义务不因过往矛盾而免除,但我们可以协商更合理的支付方式。”经多次耐心调解,双方最终达成一致:小丁每月支付500元赡养费,并配合父亲办理低保手续。这一方案既体现了法律的刚性,也融入了人情的温度。
养老保障终落地,案结事了暖人心
2024年4月庭审结束后,小丁当场转账支付了首笔赡养费,之后还多次亲自陪同父亲前往街道办理低保申请。同年7月,丁老伯告知项律师,他已收到第一笔低保金。
近年来,上海持续推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,高度重视老年人养老问题。2024年4月19日,上海市民政局发布《关于〈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〉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意见》(沪民规〔2024〕11号),重申“社会救助制度坚持与法定赡养相结合的原则”。
本案的特殊意义在于,法援律师不仅解决了眼前的赡养纠纷,更通过“法律+政策”双轮驱动,解开了父子之间长达二十年的心结。
法律援助中心与法援律师以专业能力和人文关怀,为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法治的蓝天。政府对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,也为更多像丁老伯这样的老人提供了坚实保障和支持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